(通讯员 李逸飞)2025年9月26晚,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法学院吴玉章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在册仲裁员杜焕芳莅临我院205报告厅就“涉外法治的面向和力量”开展专题讲座。讲座由我院黄文旭副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围绕涉外法治的多个维度及其动力,深入剖析了国际案例、国家开放关系、律师行业与涉外法治的三个面向,并探讨了中国在社会法治建设中的核心议题。杜焕芳教授指出,虽然国际重大案件数量不多,但其影响力巨大,案件背后涉及错综复杂的经济和政治网络。其次,在国际案件中,事实与证据至关重要,而律师在证据收集和运用上扮演着关键角色。我国律师人数众多,市场竞争激烈,走向专业化是律师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涉外律师更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对涉外法治的需求不断变化,加入WTO更是推动了法律的调整与改革。他强调,涉外法治包含多边主义、双边主义和单边主义三个方面,其中多边主义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理想国际秩序。双边主义在处理跨国事务上,展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我国需强化双边合作协定的签订。单边主义方面,我国应当加强单边法律工具的建设,以应对国际斗争。此外,在涉外法治建设中,我国应注重多边、双边和单边三个维度的构建,当前尤需加强单边建设,并构建起自身的国际法理论和判断体系。
讲座最后,黄文旭副教授对杜焕芳教授的到来表达了诚挚感谢,并给予本次讲座高度评价。本次讲座内容详实、案例生动,现场互动热烈。与会师生表示,本次讲座深入剖析社会法治多边、双边、单边三大面向,为国际法及涉外法治专业的学生们指引了研究方向,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同时也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念、立法进程与实践成果。讲座获得了现场师生的高度认可和热烈掌声。
我院姚迪博士及10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
一审:刘力
二审:刘顺峰
三审:曹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