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解靖 黄洁)秉承着课堂无边界,教学无边界的公益理念,8月8日上午,由我院与北大法宝学堂联合主办,中国大学MOOC《大数据与法律检索》课程团队承办的2022年“大数据与法律检索”暑期学校开幕式暨法律检索与类案应用主题论坛线上举行,来自海内外百余所高校的1.2万多人通过北大法宝学堂平台观看了本次直播。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北大法宝创始人、总经理赵晓海,我院院长、教授肖北庚,授课师资团队成员,资深学者,行业实务专家,全体正式学员以及其他受邀嘉宾参与本次论坛。我院副院长、教授欧福永主持本次开幕式。
肖北庚表示,《大数据与法律检索》课程已经成为影响全国的品牌课程,此次与北大法宝学堂联合主办“大数据与法律检索”暑期学校是一次新的探索,目的是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深度参与《大数据与法律检索》课程,接受系统的法律检索与法律大数据分析训练。本期暑期学校有60余名高校教师报名作为观摩嘉宾,期待各位老师对课程提出宝贵建议,共同打造法律检索虚拟教研室,建设法律检索教学共同体。
赵晓海介绍了北大法宝数据库的建设历程和法律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赵晓海表示,很高兴能和湖南师范大学合作推广法律检索课程,北大法宝将秉承让法律更智能的理念与湖南师范大学共同推动法律与科技的融合。
在主题报告环节,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树德以“从审判管理角度看类案检索”为主题,阐述了类案检索制度及指导性案例制度的关系,并介绍了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在类案检索制度方面开展的工作。
随后,北京大学法学院张骐教授做了题为“大数据与法律检索——通向法治之路”的主题报告。他表示,各位同学与老师在暑期学校研讨大数据与法律检索就是在践行法治理想,实现法律人的中国梦,大数据有助于我们实现法治理想、但是并不必然与法治相一致,希望法律人在运用大数据与法律检索时有价值关怀,不忘法治。
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顾问、北京大学法学院立法诊所主讲导师高绍林以“未来立法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为主题,讲述了人工智能在立法程序方面的发展,希望和更多的参与者一起推动机器服务立法,以实现人机融合发展。
北京大学法学院凌斌教授以“论文写作的文献尽调”为主题,分享了“按图索骥”与“顺藤摸瓜”两种进行文献尽调的方式以及如何通过“五步法”在文献检索与选材的基础上进行论文写作。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客座教授田朗亮以“类案检索对民商事裁判的影响”为主题,从自身的法律实践工作经历出发,分享了对类案检索的思考,并从基本制度、社情民意、法学以及司法传统等方面分析了类案检索在审判中的作用。
我院讲师黄文旭以“《大数据与法律检索》课程的创新实践”为主题,介绍了引入实践教学资源开发法学新文科课程的创新实践。黄文旭表示,《大数据与法律检索》课程的主要创新是以慕课为中心,以自媒体矩阵和微社群为纽带,打造了师生共建、校内校外协同的无边界教学生态圈。本次暑期学校延续了《大数据与法律检索》课程课堂无边界、教学无边界的传统。
在主题发言环节,五位主题发言人接续发言。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彭中礼教授以“基于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为主题,阐述了裁判文书网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基于裁判文书进行实证研究撰写的学术论文可读性更强。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胡昌明以“人工智能司法的现状与展望”为主题,从效率和价值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司法重要性的同时也指明了其缺陷。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易波以“检索与写作:法律人无法割舍的思维修行”为主题,表示检索与写作紧密相连,二者是我们作为法律人无法割舍的修行,并给学员布置了法律检索的初步任务,为后续的课程讲解预热。北大法宝产品中心总监郭璐以“法律大数据在行政执法场景中的应用”为主题,分享了北大法宝构建数字法治地图方面的发展。最后,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生刘杰以“检索的理念”为主题,分享了检索方法与检索意识互通的观点,并强调了选择数据库与关键词的重要性。
本次“大数据与法律检索”暑期学校收到了800余人的报名材料,报名人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美国Fordham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200余所海内外高校,学员分布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还包括很多高校教师和律师、法务、法官、检察官等法治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
本次暑期学校为期15天,安排了1次“法律检索与类案应用”主题论坛、15次公益公开直播课、4次内部小班讨论课和1次公开结业汇报。来自海内外各高校和实务单位的120名正式学员将共同学习法律检索方法,交流法律检索心得,分享法律检索成果。60余名高校教师作为特别观摩嘉宾将全程参与学员交流互动和成果分享,共同打造法律检索虚拟教研室,建设法律检索教学共同体,通过类案检索教学促进法律适用统一进而促进公平正义,为我国法治建设贡献力量的目标。